曼联新任首席执行官奥马尔・贝拉达(Omar Berrada)近日明确表示,俱乐部在球员交易中始终以提升团队实力为首要考量,而非单纯追求财务收益。这一理念在今夏的转会操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—— 拉什福德、桑乔、安东尼等高薪球员因不符合主教练阿莫林的 3-4-2-1 战术体系被列入出售名单,即便三人合计可带来近亿英镑收入。
一、战术优先:清洗冗员的底层逻辑
阿莫林的战术体系强调边翼卫提供宽度,传统边锋角色被弱化。拉什福德、桑乔、安东尼等球员在 2024/25 赛季被外租后,已被证实无法融入新战术框架。贝拉达直言:“我们的决策纯粹基于是否有助于提升球队,而非财务原因。” 这一立场与曼城时期的成功经验一脉相承 —— 他在曼城任职时主导的转会策略,同样以战术适配性为核心。
以法国中卫约罗的签约为例,贝拉达力排众议以 5000 万英镑引进这位 18 岁新星,正是看中其符合曼联未来防守体系的建队思路。这种 “为战术买单” 的操作,与此前曼联溢价签下桑乔(8500 万英镑)、安东尼(8600 万英镑)的盲目投资形成鲜明对比。
二、财务纪律:可持续运营的战略基石
尽管曼联面临连续五年亏损的财务压力,但贝拉达并未将球员出售作为 “止血手段”。他通过设置回购条款(如坎布瓦拉转会比利亚雷亚尔时保留 2027 年前回购权)、转售分成(最高可达 40%)等结构性设计,在优化阵容的同时保障未来收益。这种 “既要当下战力,更要长期价值” 的策略,被《曼彻斯特晚报》评价为 “曼城式精明” 的延续。
ub8优游平台在引援端,贝拉达同样展现出财务克制。他拒绝为布伦特福德前锋姆贝乌莫支付超过 6000 万英镑的溢价,并转向性价比更高的备选目标,这种 “价格上限” 策略有效避免了重蹈 “曼联税” 覆辙。数据显示,曼联今夏转会净支出控制在 6090 万欧元,仅为皇马同期投入的三分之一。
三、长期主义:从 “商业优先” 到 “足球身份” 的转型

贝拉达的管理哲学与前任伍德沃德截然不同。他在《金融时报》专访中强调:“商业成功必须由竞技成绩驱动,而非本末倒置。” 这种理念体现在两个层面:
基础设施:尽管面临财政压力,贝拉达仍坚持投资卡灵顿训练基地重建和新球场计划。他认为:“一流的设施是持续竞争力的基础,这与球队阵容建设同等重要。”
四、争议与挑战:理想与现实的平衡术
部分批评者指出,曼联今夏出售三名边锋回收 9250 万英镑,恰好填补了库尼亚(6250 万英镑)和姆贝乌莫(6000 万英镑)的引援预算缺口,财务驱动的痕迹难以完全撇清。对此,贝拉达回应称:“财务健康是竞技成功的前提,但我们不会为短期收益牺牲长期规划。” 他以曼城时期为例:“当我们出售萨内时,收入被用于引进罗德里,这是战术升级与财务平衡的典范。”
球迷群体的分歧同样显著。部分支持者认可 “清洗高薪低能球员” 的必要性,但担忧出售加纳乔等潜力新星可能重蹈 “放走博格巴” 的覆辙。贝拉达则通过回购条款提供缓冲:“如果球员在新环境中证明价值,我们保留将其带回的权利。”
结语
贝拉达的转会策略,本质上是 “战术适配 + 财务纪律 + 长期资产运营” 的三维模型。这种模式在曼城时期已被验证成功,如今在曼联的实践中,正逐步扭转俱乐部 “溢价引援 - 战绩低迷 - 商业下滑” 的恶性循环。尽管短期阵痛不可避免,但正如贝拉达所言:“我们正在构建一种基于数据评估、拒绝情绪性溢价的转会文化。” 这种转型若能持续,曼联或许能真正告别 “伍德沃德时代” 的无序,重现弗格森时期 “竞技驱动商业” 的黄金法则。